“感染性膀胱炎”有膿尿及小便灼熱感,驗尿可發現白血球明顯增加,大部份的尿路感染有將近85%是由大腸菌所引起,這種菌在我們的腸內很普遍,可能經由糞便沾染到尿道口,而大腸菌就隨著尿道漫延而上進而造成膀胱發炎。
”間質性膀胱炎”病人頻尿和夜尿的現象會越來越惡化。急性膀胱炎的症狀比較猛烈,慢性膀胱炎的症狀則時好時壞,或沒有任何症狀。
一些非細菌性膀胱炎也要考慮。如”披衣菌”,它很難被檢驗出來,同時容易侵犯骨盆腔或尿道,造成嚴重生殖泌尿系統感染或不孕。
膀胱炎的病因很多,像膀胱遭受細菌、披衣菌感染、接觸化學物質或暴露在X光下導致膀胱發炎、膀胱內異物、卵巢扭轉或破裂及心理因素影響。另外,其他器官或組織發生病變或退化,也容易造成膀胱炎,常見的如間質性膀胱炎、攝護腺炎或老年性尿道炎等。
由於女性的尿道只有四公分,致病菌很容易由此進入膀胱,因此婦女的膀胱炎常在性行為後忘了尿尿,隔日就有感覺了,又稱「蜜月膀胱炎」。
至於間質性膀胱炎,也以女性為主要對象。原因仍不清楚,部分研究認為可能和病毒或細菌感染、可能是膀胱壁的淋巴阻塞、小動脈發炎痙攣或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毒性物質侵犯有關。特徵是整個膀胱壁因發炎而纖維化,膀胱的容積減少,造成頻尿。(如果是病毒或毒性物質侵犯,那抗生素治療也無效ㄛ) ,有這麼多種不明確的病因,也就難怪病人和醫生都焦頭爛額了。
間質性膀胱炎之症狀:前述雅如就是典型病例,包括頻尿、夜尿、尿急迫感(尿意來時很急迫,來不及到廁所就快尿出來)、下腹疼痛(特別是脹尿時)和輕度血尿(常在憋尿後),所以又稱為”膀胱疼痛症”(Painful bladder syndrome)。此外,本症多發生在18-45歲的成年女性(男女比例約1:9);症狀常持續一年以上。
臨床上這種”反覆性的膀胱發炎”,究其原因大約有以下幾種:
一、第一次感染沒有治療完全:很多人會以為症狀消失了,膀胱炎就好了,事實不然,因為膀胱炎用藥大部分為磺胺類,它的功效僅是抑制細菌繁殖而已,不是直接殺菌,所以症狀消失後一般還要繼續服用幾天,才能根除疾病!
二、每天喝水量不夠:細菌的排除就如同清理水溝一樣,要有充足的尿液,一般建議每天要2000-3000西西的喝水量。
三、女性停經後膀胱黏膜的抵抗力減退:必要時應請婦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補充賀爾蒙。
四、合併其他的泌尿問題:譬如糖尿引起膀胱病變;泌尿道結石;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餘尿過多;使用導尿管等處置之併發症。
診斷:由於尿液檢查多正常或僅輕微血尿(只有在合併細菌感染時,尿中才會出現白血球),診斷主要靠症狀和膀胱鏡檢查(需在麻醉睡著時施行)。切片檢查,看看是否為膀胱慢性發炎所致。膀胱水擴張治療(Hydrodistension)前述診斷用的膀胱鏡檢查,若發現膀胱黏膜有點狀出血或膀胱容積減少,即可確定是間質性膀胱炎。(口服藥物治療:一是抗乙醯膽鹼類,抑制膀胱收縮,改善頻尿次數,其二為抗焦慮藥物)
另外做靜脈腎盂攝影術,看看膀胱內有無其他的憩室(慢性發炎)或腫瘤。
診斷否有披衣菌感染?做細菌培養,但是這種方式缺乏時效性;或是採集尿道內或是子宮頸的檢體做抗原檢測,或是利用聚合脢連鎖反應可以檢測出極少量的披衣菌。(治療: 診斷是披衣菌感染性時,伴侶一同治療,醫師通常會開立紅黴素或是四環黴素作為期一週的治療。孕婦則可以一般的青黴素治療)
一般還是”感染性膀胱炎” 常見,應做小便細菌培養,依藥物敏感試驗來給抗生素藥,並必須依照醫師指示服完一定療程不可擅自停藥。
炒飯後一定要馬上尿尿!喝水! 如廁後擦便便方向應習慣由前往後。
蔓越莓(Cranberry俗稱小紅莓),可預防膀胱炎!但不可只喝一般超商賣的蔓越莓汁,因太淡、太甜了(每日建議原汁約100-150cc)。
文章轉載: Lynn~ 記憶抽屜 部落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